2006年8月16日 星期三

不公平

幾年前吳京當部長時, 雖然早把教材精簡掉, 指考自然組也不必準備社會科



但 台南第一學府為了維持其健全教育的風格, 三民主義和歷史地理公民的課還是照開



即使不敷時代潮流, 高一還是免不了被逼著死背國父思想



民權主義裡面, 孫中山對於平等的看法, 認為可分成"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來加以討論



可是綜觀時下社會生態, 幾乎不可能存在所謂的"真平等"





先是在造物主方面, 就賦予人類諸多的不平等



有人帥有人醜, 有人聰明有人笨, 有人富裕有人窮, 有人四肢健全有人天生殘疾



很多都是無法自己選擇或掌控的



最直接的就是性別, 男女在很多方面天生就是不平等



常有組織團體因某些原因走上街頭爭假平等, 還不都為了私利



也不用腦想想, 真的可能實現完全的平等嗎?



人類畢竟只是人類, 當權者也不是神仙



想求平等? 等下輩子當植物礦物或水螅時再考慮唄!





社會規範方面, 同樣充斥著假平等



好比一場日常考試, 有人老早拿到考古題, 有人猛做小抄,



有人跟助教攀關係, 有人運氣好亂猜都對, 有人準備充分卻緊張失常, ........



然而人人都是同一標準--- 60分 及格, 公平乎?



考試的意義, 在一般人的認知是衡量學習程度的工具, 其實不然



尤其筆試, 更是鑑別度很低的工具!



到頭來, 考試只是策略的選擇和運用



或說, 端看受試者以什麼心態看待這場考試...



再拿最近很紅的趙駙馬來說,



腦殘媒體總是天天拿放大鏡追蹤, 以平民的標準來報導他耍特權



問題是.. 他本來就不是平民, 人家有本錢耍特權啊!



以平民標準來衡量特權階級, 是根本上的錯誤...



而且很顯然, 這只是單純的酸葡萄心理



如果說今天駙馬愛耍特權, 而你沒特權, 所以愛耍特權不可以



那麼要是明天在路邊看到一個乞丐沒飯吃, 而自己衣食無虞



難道你會整天報導那個乞丐, 說這樣不合理嗎?







平心而論, 立足點的平等只是理想, 實際上並不存在



"不公平" 並不足以用來作為個人失敗及灰心喪志的藉口



因為大部分問題癥結, 並不在於公不公平



而在於自己守不守本分, 或懂不懂得突破困境~





昔齊王跟田忌賽馬, 田忌的整體馬力不如齊王, 但他反轉遊戲規則,



原本賽馬是以"勢均力敵"的觀念對決:上駟對上駟、中駟對中駟、下駟對下駟



孫臏教田忌將規則改為下對上、上對中、中對下, 形成了二勝一負的優勢





這就是策略的運用啊! 



人只要認清自己本質, 為所當為, 就沒有公不公平的問題



一開始處於劣勢, 是剛面對新環境時常有的狀況



不過, 運用巧妙的策略和戰術扭轉局面, 贏得最後勝利, 才是真正令人爽快的事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