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忠榮╱專題報導
美國智庫在國家決策上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智庫成員不是未來躋身政壇的明
日之星,就是嫻熟政策的卸任官員,多個美國重要智庫對兩岸情勢最為不解及憂
心之處,首推台灣特別軍購預算延宕多時、未能通過。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匿名學者指出,台灣的國防預算逐年下降,對美國
而言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中國的軍事武力不斷擴增,台灣如果想要完全依
賴美國防衛自身安全是不行的,台海安全需要台美共同努力。
不願具名的美國涉台相關官員表示,台灣在某個程度來說,很像以色列的處境,
一旦台灣遭受到外國攻擊,美國希望台灣能支撐一到二個星期,等待美國的救援
行動,但如果台灣自己沒有防衛的決心,美國總統又怎麼說服國會、美國人民,
出兵幫助台灣?
這位官員強調,中國從未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以前中國曾定下對台動
武的四項條件,三月中國又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等於是將對台動武的可能法
律化,情況變得更糟,美國希望台灣領導人展現能力,表達台灣軍事防衛自己的
決心。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Biumenthal表示,軍購不會使台灣一下子扭轉兩岸軍
事對比的態勢,但強化台灣的國防武力,等於是「預防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
因為只有台灣擁有足夠的軍事反擊、報復能力時,才能有效阻止中國採取軍事手
段解決台海問題。
Biumenthal說,國親兩黨反對軍購預算,此舉讓美國感到非常不解,這些軍購都
是國民黨執政時一直向美國政府積極爭取的,何以變成在野黨之後,立場就整個
改變?而且這些軍購事關台灣的安全,難道在野黨不關心台灣安全?抑或在野黨
並未考慮未來可能執政後台灣的安全問題?
「卡圖研究所」學者Dorn認為,從長期來看,兩岸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多過建立兩
岸軍事互信機制,台灣內部對兩岸情勢應有正確感受及因應,台灣必須維持適當
武力,讓中國有所忌憚,但台灣在野黨現將軍購預算當作政治議題操作,對台灣
安全相當危險。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主席Amato指出,避免台海武力衝突,符合美中
台三方利益,他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建立美台高層熱線,防止台海衝突的發生,同
時希望台灣趕快通過特別軍售預算,提升自己的防衛能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today/today-fo3.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