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儒林列傳》曰: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
與黃生爭論景帝前。
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
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
已而立,非受命為何!」 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
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
言匡過以尊天下,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
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於是,景帝曰:「食肉
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是後,學者莫敢明
受命放殺者。
黃生認為君尊﹑臣卑,上下之分有定制,不可變改。這一意見與法家接近。「冠雖敝,
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一語見於《韓非子》。又,黃生主「黃老之學」,屬道家
;轅固生是詩經學博士,屬儒家:這是黃老道家與儒家的辯論。轅固認為湯﹑武革命是
「與天下之心而誅桀」,誅暴君是弔民伐罪,與「弒君」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