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設施規劃Ch1~Ch3閱讀心得

    跟一般教科書的形式相仿,開頭第一章--「導論」。將設施規劃的定義、重要



性、目標,設施規劃的延革、方法分類、應用領域,與生活上實例做結合…。雖然



只是開端,大部分提及的範圍都概略性點到為止;不過在另方面,讓人從接觸這門



課一開始就有種「設施規劃即生活」的親切感。我想這就是第一章的主要目的。





    第二章就從產品與製程的設計開始談起。想當然爾,記得大一開始接觸入門科



目--「工業工程概論」時就已經了解,不管是一條生產線或製程,最初的起點就是



產品項的R&D以及信賴度的評估。論及產品、製程、日程設計,皆與「設施規劃」



息息相關。如同課本Page.33的相關性展開圖是很典型的一個概念。就個人的體會,



我覺得在一家剛起手的工廠,第一步需要考慮的部份,抽象面就是產品、製程、日



程設計;而具體面就是設施設計,包括設備的購置與維護、廠房佈置、廠址選擇…



…等。我覺得「設施規劃」還有不同層次的意義:狹義的Layout通常僅止於實體面



的採購與佈置;而廣義的Layout可以擴及抽象面的一些產品成本分析、動線分析、



生產技術之改良之類的方法研究。而其最終的目的,不外是減少浪費,增加「效能」



,讓系統整體運作更順暢。





    第三章主旨在於「作業關聯」,從上回的Homework--群組技術的「群組化規劃



邏輯」習題演練中,可以體會到:工廠空間永遠是不夠的。至於要如何在「永遠不



夠」的有限空間下,有效地利用資源、佈置廠房,當前的課題便是找出機器與零件



間的相關性,藉由其設計屬性或製造屬性的相關性,分成若干個產品族,然後再對



每一個產品族進行佈置。如此才得以減少物料搬運、改善在製品庫存等問題,節省



時間與財務成本。





    個人也試著從Google搜尋器key in 「設施規劃」一詞,網路上資訊五花八門,



諸如奧運場地、機場航空站、火車站、公園、自來水廠的規劃,交通動線、生技醫



療、物流中心,甚至是網路拍賣…等。無形中已經印證了「設施規劃即生活」這個



概念。再仔細回想起第一堂課,老師的開場白,要我們從生活週遭環境下手,比如



說學校內的公共設施,有哪些部份未盡完善,或是根本不夠人性化之類的探討。





    在苦苦思索的過程中,除了老師所提及的部分,竭盡個人目前之力,實在難以



雞蛋裡挑骨頭,找出不合理的地方。於是,我發現「洞察事情」能力之重要性。像



第二~三章中,敘述的工程原理或法則,說穿了盡是工具性的東西。在生產管理的



方法論裡,沒有所謂最佳解,只有可行解。再者,工具性的技術是會隨著時代而不



斷改進。好比小時候學電腦,大家都一窩蜂努力背DOS指令﹑鑽研QB;而今,早已是



Windows的天下,大家寫程式用VB﹑C++﹑Java Script…,以往的工具顯然已不可能



再適用。





    所以,這告訴我們,光把書本上的範例演練得很熟,把規劃的步驟方法研究得



很透徹,考試都考一百分,沒什麼大不了。科技的腳步日行千里,現在所學,很可



能因為一個新技術的發明、新方法的引進,而在一夕之間或幾年之後便化為烏有。



如果沒有洞察事情的能力,無法跟上時勢潮流的變動,就沒有競爭力,是非常危險



的賭注。我想除了教科書上所學的工具以外,培養自己以長遠地﹑全盤性的角度來



洞察事情,應是設施規劃這門課程的精髓所在。





===

開玩笑喔



ch1~ch3兩百多頁, 其實只翻了目錄



我的唬爛功力又回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