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於自己的英文聽力實在太差,演講已經開始一段時間才意會過來......。
一開始就是先介紹hard computing和soft computing,其中soft computing跟我
們目前所學領域比較接近,它並不是一門單獨發展的理論或技術,而是綜合許多
不同領域的研究,所發展出來的整合性知識工程技術,如:模糊邏輯、類神經網
路、基因演算法......等。軟性計算的理論最主要功能,在於將人類心智活動、
認知結構加以模式化、數學化,使得知識工程研究者能進行有系統的分析、設計
、模擬、實驗。
Soft computing是近年來 Lotfi Zadeh(模糊邏輯之父)提倡的新方向,其
精神乃是結合類神經網路(ANN)及模糊邏輯(Fuzzy logic)的優點,並結合最
佳化演算方法,來針對取樣資料及既有的專家知識,進行模型的分析及調整,期
望建立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智慧型系統,並可對於多變的環境進行自我即時
調適,以獲取最佳的效能。
在模型的選取上,soft computing是偏向於使用類神經網路或模糊推理系統
這兩類模型。由於類神經網路是具有學習或調適能力的黑盒子模型,而模糊推理
則具有能表示專家知識的模糊規則庫,因此soft computing特別強調這兩者的結
合,形成兼具兩者優點的系統。
若把soft computing拿來跟李教授稍後所定義的「人工智慧系統」相比的話
,人工智慧是針對有精密的、確實且嚴格的準則所制定出的混合系統,而soft
computing是針對不精確、不確定的、低解決成本、或不完整的「現實情況」來
改進,使目的容易達成。所以soft computing可說更加人性化,也比較能跟自然
界的層面相契合。
會後談到題外話,我覺得也很受用。係關於做研究的前置作業方面,李教授
還是鼓勵我們paper要多看,才會了解前人做研究該如何切入的思維。也建議隨時
要列表紀錄看過的paper,舉凡各篇paper的摘要、貢獻......等,這樣做起sur-
vey才有效率。短短一席話,對碩一這些剛踏入研究生涯的生手,提供了相當大的
幫助。
歷經這場演講,強烈感覺到自己的英文障礙,這在讀英文paper時尤其明顯,
我覺得要做好研究,英文功力也同等重要。否則有看沒有懂,亦毫無幫助。所以
平時就該要好好充實英文才是,那怕是玩PC game的時候,也不要先急著找中文化
程式,從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學習或許也是可行之道。
2007/04/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