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處長在TFT-LCD產業界奮鬥十餘年,從草創、成長到興盛,他以一個
過來人身分,分享10年內的甘苦談,此場演說內容不同於一般教條式的宣導
,而偏於個人的經驗分享,我覺得十分受用。
關於供應鏈個人比較少接觸,概念是有,卻極度缺乏實務管理上的經驗
,然而多懂一些不同的東西總是好的,同時也能將以往課堂所學相互印證。
學長先把時間軸分為五大時期:1. copy日本模式,2. 砸錢,3. 克服
oversupply問題,4. 運用策略,5. 擴廠計畫。第一階段屬於草創時期,通
常只有第一座廠,先學習別人現有的技術,奠定穩固的基礎,就好比蓋房子
前要先挖好地基,這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階段砸錢的目的當然以發展為主,舉凡投資、拉攏上下游協力廠商
,形成供應鏈的雛形。並逐漸發展自身的R/D技術,增加核心競爭力。這階段
就好比玩策略模擬遊戲的初期,往往必須先勤做內政,將基本國力強化後,
慢慢累積資源,才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第三階段重點在克服一些日常問題,如何將供應鏈,甚至供應網路的效
能最佳化,盡可能減少長鞭效應對資源損耗的影響。然後利用一些指標 (如
:股價、產能平衡率…等) 監控情勢來隨時調整決策。
第四階段開始存在「策略」的運用。所謂策略,這個詞起源於軍事戰爭
,意思就是主動尋求一套行動方案,藉以發展出某一事業的競爭優勢,進而
強化該優勢。任何事情想要有突破性的成功,必須事前經過全盤性考量,擬
定完整計畫並依計逐步執行。不僅在戰爭,策略運用當然也是企業競爭不可
或缺的一環,以前常聞許多企業大老闆都規定部署必讀孫子兵法或三國演義
,確有道理。
最後階段當然就是擴張版圖,主要是因為目前只要想成為大企業,就不
得不被迫接受全球化趨勢。換言之,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如果缺乏全球化觀
念,企業幾乎遑論要擴大規模。也唯有規模夠大,才夠格論及挑選往來的客
戶。好比大學聯招,要先有本事考高分,才有資格優先挑選自己想要的學校
和科系,否則只有讓學校來挑你。
另外,學長還介紹了一些經營上的訣竅,諸如多留住創業型人才、組織
中心價值延續、減少資源浪費、綠化環境…等,其實我覺得這些都算common
sense,不僅TFT-LCD,對各行各業都適用,甚至可引申到為人處世、增進人
際關係方面。因為人是很複雜的動物,很多理論無法直接套用在實務上,往
往都是因為「人心」變幻莫測,難以掌控。人是形成組織的基本單位,我認
為企業生存的根本法則還是在於用人、御人。先管好人,才得以追求永續經
營。
2007/1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