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授權轉載CNET:Gary Rivlin 2004/12/27
戴爾位於德州Austin旗艦工廠的日班經理Shayne Myhand要做許多陪
伴工作。他一天要接待 4,5波企業高層或中階主管來訪,這些主管
來此觀摩工廠組裝效率,這也是藍領工作最有希望留在美國的地方。
31歲的Myhand每次都走同樣的巡視路線,每次都會先到一個展示櫃
前,拿起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木質紀念牌,那是為了紀念1991年最
後三個月戴爾PC生產量突破 49,269台。他說:「現在,若在尖峰全
力趕工時段,只要中午就超過這個數字了。」Myhand臉上泛起一絲
得意的神情。Myhand對來訪者表示,即使像現在這種假期旺假,訂
單早上九點進來,他們也能夠保證在下午1時讓產品完成上路。
在戴爾這家世界最大的電腦生產公司中,主管專注研究著廠內每一個
組裝流程,他們引進錄影設備來研究工作小組的一舉一動,看看有沒
有多餘或者浪費的步驟。即使能少一個螺絲釘的動作,戴爾工作流程
設計師們都會高聲歡呼,因為多一顆螺絲釘將浪費一台機器大約4秒
鐘的裝配時間。
戴爾還會計算每位員工的組裝效能,最能幹的工人稱為「組裝大師」
(master builders),公司會拍下他們的動作供其他員工作為學習對象。
效率太差的則被告知戴爾工人並不那麼容易當,然後就直接請他走
路。
這套流程嚴格的幾近冷酷,但在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地位崛起,美國經
濟學家、政治人物紛紛擔心美國製造業前途時,戴爾不僅還能逆向而
行,甚至建立起一套標準。Needh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