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Board(主機板)篇
MB是其他零件的(運算)載體,而MB也是型號款式最多的零件,新手在選擇時往往花多眼
亂無從選擇,結果隨便交由店家決定以致被部份奸商得到可乘之機。以下介紹MB常見規
格:
接口(socket)介面
CPU有不同接口介面,自然MB得有對應的接口了,目前INTEL有較舊的S478和LAG775兩種
,前者是對應那些幾年前的CPU,現在買新的大可不理,所有現在買到的INTEL CPU都是
後者;至於AMD方面則有較舊的S754(低階用)和S939(高階用),以現在新整合的AM2,在
購買MB時務必注意接口介面,不然只會落得鬧笑話的下場。
FSB(前端排流)
同樣是對應CPU的參數,這比較易被忽略,尤其是INTEL的CPU就更易出事,因為LAG775已
經沿用數年,有時會出現能放進去卻不支援的問題(這方面AMD比較沒這問題)。比方說,
一塊只支援533或800 FSB的MB,就不能支援一粒1066FSB的CPU了。另一種簡單方法是看MB
的CPU支援列表,這就萬無一失了,注意有時主機板廠商可以透過更新BIOS的形式對新出
的CPU作出支援甚至超頻支援,比如原本i865系列的Chipset(晶片組)最高只能支援800FSB
,但ASROCK(華擎)卻以預設(對晶片組的) 超頻來達到對1066FSB的CPU支援。
RAM的支援
支援的是DDR還是DDR2(還有日後的DDR3),支援多少時脈(比如有部份MB並不支援DDR2 800
甚至667也不支援),RAM槽的數目,是否支援Dual Channel,有少數MB同時有DDR和DDR2的
插槽,注意這類MB只能用其中一種
Chipset(晶片組)
說一張MB一半成本在這兒也不為過,直接反映出MB的各方面能力,南橋和北橋的晶片(Chip)
的組合(Set),而MB廠商也常用晶片組作為MB的形號命名根據,基本上當然是越新越強,尤
其是INTEL,幾乎可以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比方說C2D配I965,但較低階的晶片組有時也
可以支援,這視乎預算和效能的平衡
通常要注意的有以下
是否具有ON BORAD DISPLAY(板載顯示),雖然板載顯示的效能比起獨立的顯示卡差了一大
截,但平常畫面處理甚至低要求的3D處理還是可以勝任的,這對於3D處理要求不高甚至沒
有這方面需求的電腦可說是非常適合,亦有人用板載顯示當作獨立顯示卡的後備。不過要
注意板載顯示會共用了系統的記憶體。
各種連接介面數量,比方說I965和與其配合的ICH8R,就提供6個STAT埠,並且支援10個USB
埠,但卻沒有傳統的IDE埠,要靠另外的晶片支援,這些端看你需要用到甚麼,像末日因為
HDD多,所以選擇SATA埠多達9+1個的A-BIT AB9 PRO。如果打算使用獨立顯示卡的話,尤其
要注意顯示卡的連接介面,現在主流是使用較舊的AGP8X和較新的PCI-E,亦有少部份MB同
時提供兩種介面。
SLI 或 Crossfire,有些MB支援SLI 或 Crossfire,可以用兩張DISPLAY作平行運算以進一
步提升顯示能力,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的亦需要將此列入考慮範圍
RAID, RAID可以用複數HDD建立列陣,從而提升速度和/或安全性,現在很多晶片都內建
這功能的支援,雖然效果沒有獨立RAID CARD那麼好但勝在不用錢。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
的話,支援RAID的連接數目和RIAD的種類亦要列入考慮範圍。
其他
諸如1394埠、LAN、SOUND、DVI/HDMI輸出等等功能,視乎自己是否有需要
華碩或技嘉?(AUSU or GIGABYTE?)
如果問末日的話,答案是兩個都不要,其實在選品牌之時不需要也不應該只把眼光集中在
這兩間大廠上,也可以多多考慮諸如DFI、A-BIT、FOXCONN等等的廠商,很多時這些非大廠
的MB往往都會有功能或者C/P上的驚喜。
http://doomsday-specter.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37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