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老師是個非常幽默風趣的人,本來沒什麼吸引力的題目,由於他的幽默
談吐,彷彿有了魔法般,瞬間變得精采萬分。同時,也感覺此次演講時間過得
特別快,明明坐下沒多久,演講完畢時,想不到卻已經超時將近20分鐘,足以
印證快樂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這句話。
演講內容首先從供應鏈談起,得知供應鏈不單只是以往定義上的供應鏈,
在業界實務上,不同角度對供應鏈分別有不同的觀點。比如從生管、資訊、策
略……等面向來分析。同理,本次的主角—「自由貿易港區(Free Trading
Zone, FTZ)」也一樣。
而關於目前台灣的FTZ,有一處桃園的航空型FTZ,及基隆、台北、台中、
高雄四處海港型FTZ。各有不同的機能,比如說桃園航空以輕工業為主、高雄
港為鋼鐵、造船等重工業、台中則為精密機械設備……等。然而,呂老師主
要以供應鏈角度來分析桃園航空FTZ,把他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與我們分享。
既然是從供應鏈(運籌管理)角度,首先就要看該FTZ是處於整條供應鏈的
哪個環節,須做怎樣的定位。一般而言,台灣的FTZ自貨品流入後,扮演加工
(加值),包含陸海空運輸、倉儲,而至出貨。設立FTZ特點在於簽約國家廠商
的物流進入該區域,只需「通報」而不必「通關」。這樣一來,因為過程無
貨物積壓,可以有效提升貨物週轉率、降低庫存。所以它具有縮短時間(Time
to market、A/P、A/R)和減少庫存成本的優勢。
除了上述加工製造、通關、運輸效率以外,FTZ還擁有地理優勢。因為它
地點並不是隨便選擇,FTZ設立的策略定位,是取決於週邊的腹地和產業群聚
,當作招商的誘因。進而整合產業政策和地方建設,結合運輸網路,建構完
整的運籌體系。但以台灣目前的桃園航空FTZ而言,顯然成效不彰。原因為何?
接著呂老師介紹產業供應鏈的基本模型,並將供應鏈區分為國際化、多國
籍、全球化等三種型態。就桃園航空FTZ來講,因一開始就把供應鏈型態定位
錯了,所以發展上有力難伸。此外,據呂老師實地參訪的研究分析,桃園航空
FTZ在設施規劃上也問題百出。由於FTZ應以工廠型Layout為原則來規劃,也
就是儘可能廠區為長矩型,區塊不宜太多太分散,且廠房空間挑高以增加生產
彈性與建築物壽命。但桃園航空FTZ顯然把它當住宅區Layout規劃,導致沒達
到預期效益,很多區塊招不到商只能養蚊子。
關於這點,我覺得應是政府和學界間沒做好溝通橋樑,導致高官為了拼政
績盲目灑錢,而真正有遠見的專業人士只能在一旁乾瞪眼,事後才抱怨手中無
施政權,才來分析遙不可及的夢想,都是空談。
最後,關於演講中提到八種型態的供應鍊營運策略,其中有一種多國籍供
應鏈型態的國際廠商,通常讓各國據點的供應鏈獨立營運,各成一套生產循環
,目的主要是規避匯率風險,同時降低原物料運送成本、財務報表的複雜度。
對於這點,念了好幾年OR我,腦中浮現一個疑問: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不
外是對問題求解的兩種相對模式,事實上問題只有一個。所以不太能體會何以
多國型供應鏈在規劃之初,須用風險最小化而非利潤最大?箇中道理的究竟有
何不同之處,我猜想可能是「不確定性」吧!固定產品的利潤多半不會有太大
變動,相較之下,風險的變動影響幅度大,所以把焦點放在此處,有點對症下
藥的意味,或許是如此。
2007/11/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